培养礼仪专业人才 促进礼仪文明发展
网站
首页
资讯
资讯  | 政策
通知  | 培训
礼仪
商务  | 服务
政务  | 社交
素质
素质  | 能力
技能  | 职业
修养
道德  | 文化
行为  | 形象
形象
品味  | 款式
材质  | 场合
教育
开班  | 感言
交流  | 各地
师资
师资  | 专家
礼仪  | 项目
服务
培训  | 参训
表格  | 报名
咨询
联系  | 关于
免责  | 在线
通知公告: ·实用书写等级考试报名启动 ·礼赢商运 共创未来---全国第二期商务礼仪讲师孵化营(成都站)圆满结业 ·全国礼仪师资班(成都特训班)成功举办! ·全国第96期礼仪师资班北京成功举办! ·全国第95期礼仪师资班北京成功举办! 快速通道:  专家委员证书查询
快速搜索
礼仪 当前位置:礼仪专业人才培训网 
商务礼仪
服务礼仪
政务礼仪
社交礼仪
民族礼仪
军事礼仪
宗教礼仪
宾礼(接待/展示) >>
 
 

  宾礼(接待/展示)  ■

清代礼仪用器因袭明制

来源:  作者:  


介绍:皇太极确立了其“南面独尊”的地位,进而制定了包括仪仗制度在内的宫廷制度。不过,这个制度还很不完善,仅仅是一个雏形。皇太极称帝后,方在汉臣的帮助下按照《明会典》的规制建立了清代的卤簿仪仗制度。

  清宫礼仪的发展要求相应的礼仪用器与之相适应,为此清宫中制造了大量的宫廷礼仪用器。至今,故宫博物院中仍收藏有大量清宫的此类文物。

  对於这些礼仪用器的使用清代有严格的规定。清代宫廷礼仪虽然复杂,但也未超出中国古代的“五礼”—亦即吉礼、嘉礼、军礼、宾礼和凶礼的范畴。所以,为了叙述方便我们也著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涉及对天神、地只、人鬼的祭祀,其祭器主要有爵、豋、簠、簋、笾、豆、篚、俎、尊等。清初,其器具主要参考前朝旧例,《清史稿》有云:“初沿明旧,坛庙祭品遵古制,惟器用瓷。”8这种情况在雍正时期发生了变化。乾隆朝《大清会典则例》记述:“皇考世宗宪皇帝时,考按经典,范铜为器,颁之阙里,惮为世守”。这种情况至乾隆时期再次发生变化。此时,较之前朝清宫礼仪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国家敬天尊祖,礼备乐和,品物其陈,告丰告洁,所以将诚敬、昭典则也。”

  不过,在乾隆看来,清朝的礼仪用器制度尚欠规范。乾隆认为其原因在於:“考之前古,笾、豆、簠、簋诸祭器,或用金玉以示贵重,或用陶匏以崇质素,各有精义存乎其间。历代相承,去古浸远。至明洪武时更定旧章,祭器祭品悉遵古,而祭器以瓷代之,惟存其名。我朝坛庙陈设祭品,器亦用瓷,盖沿前明之旧。”虽然雍正时期,清廷对此进行了变革,但乾隆仍然认为有所不足。“朕思坛庙祭品,既遵用古名,则祭器亦应悉仿古制,一体更正,以备隆仪。”所以,乾隆十二年(1747)发布谕令,“大学士会同该部,稽核经图,审其名物度数、制作款式,折衷适当,详议绘图以闻,朕将亲为审定。敕所司敬谨制造,用光禋祀,称朕意焉。”9最后,清廷确定了祭祀所用器具的规制。“笾编竹,丝绢里,髹漆。郊坛纯漆,太庙采画。其豆、登、簠、簋,郊坛用陶,太庙惟登用之,其他用木, 漆,饰金玉。鉶范铜饰金。尊则郊坛用陶。太庙春牺尊、夏象尊、秋著尊、冬壶尊、祫祭山尊,均范铜。祀天地爵用匏,太庙玉,两庑陶。

  社稷正位,玉一陶二。配位纯陶。又豆、登、簠、簋、鉶、尊皆陶。日、月、先农、先蚕亦如之。帝王、先师、关帝、文昌及诸祠,则皆用铜。凡陶必辨色,圜丘、祈谷、常雩青、方泽、社稷、先农黄,日坛赤,月坛白。太庙陶登,黄质采饰,余俱白。盛帛用竹篚,髹色如其器。载牲用木俎,髹以丹漆。毛血盘用陶,色亦如其器。”10 嘉礼则是饮食婚宴、节庆活动等方面的礼节仪式。在清代的嘉礼活动中,诸多礼器也主要参照前朝,但是也有一些礼器,如“如意”的地位变得更加非常重要。“如意”本是人们用於搔背的工具,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人们赋予了吉祥的含义,尤其是在清代为清宫所重视,成为众多典礼的必备物品。复选秀女时,皇帝递给如意者即为皇后,递给荷包者则选为嫔妃。如意在皇帝的大婚典礼中的作用更为突出,不仅皇帝迎娶皇后的凤舆中要提前放置如意,而且在坤宁宫龙凤喜床上也要放置如意。大婚次日、皇帝皇后进见皇太后要跪呈如意。回到养心殿,皇后要向皇帝呈进如意,皇帝亦要回赐皇后如意,妃嫔及公主均要向皇帝进呈如意。在皇帝、皇后等人的寿辰之时,如意也是非常重要的礼物。王公大臣向皇帝进献礼物之时,如意要放在第一位。乾隆皇帝六十岁诞辰,大臣集资黄金一千三百六十一两(42546克),制作六十柄金累丝(金丝编制)如意进献皇帝,以合六十甲子一周之意。

  清代的军礼即国家有关军事方面的礼仪活动,在清代主要包括亲征、凯旋、命将出征、受降、献俘受俘、大阅、秋獮、日食救护等。而宾礼则是邦国间的外交往来及接待宾客的礼仪活动。凶礼即用於吊慰国家忧患方面的利益活动,它在清宫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清宫丧葬礼仪既坚持了本民族的特色,也吸取了很多汉族丧葬文化的内容。其丧葬礼器之中既有满族特色的物品,也有汉族特色的物品。这些则充分显示著满汉民族丧葬文化的融合。军礼与宾礼虽然内涵不同,但是它们的礼仪用器与吉礼和嘉礼有很大的重合之处,这主要表现在对卤簿仪仗以及礼乐的应用方面。清代的卤簿仪仗制度产生较早。天命十一年(1626),皇太极继承汗位,率领众贝勒等人焚香告天,“具法驾,设卤簿。”

  这是清代文献中第一次有关卤簿一词的记载。天聪六年(1632),皇太极确立了其“南面独尊”的地位,进而制定了包括仪仗制度在内的宫廷制度。不过,这个制度还很不完善,仅仅是一个雏形。皇太极称帝后,方在汉臣的帮助下按照《明会典》的规制建立了清代的卤簿仪仗制度。顺治之后,清政府建立起规模更大的卤簿仪仗制度,并於乾隆时期臻於完备。清代的卤簿仪仗制度所用器具主要有玉辇、导盖、拂尘、提炉、香合、盥盆、唾壶、水瓶、马杌、交椅、仪刀、櫜鞬、豹尾枪、殳、 , 、伞、扇、幢、幡、旌、纛、旗各多种,金节、仪鍠氅、黄麾、钺、星、卧瓜、立瓜、吾仗、御仗、引仗、红灯、玉辂、金辂、木辂、象辂、革辂、宝象、导象、静鞭、仗马、后护豹尾枪等。这些礼仪用器乾隆皇帝都将之收於《皇朝礼器图式》之中,为后世礼器的统一提供了依据。在古代中国,礼与乐紧密联系在一起。清宫的诸多礼仪都需要乐配合开展、进行。顺治初期,清政府即按照明朝旧制制定了清朝的礼乐制度。“世祖入关,修明之旧,有《中和韶乐》,郊庙朝会用之。有《丹陛大乐》,王公百僚庆贺用之。有《中和清乐》、《丹陛清乐》,宫中筵宴用之。有《卤簿导迎乐》,巡跸用之。又制《铙歌法曲》,奋武敌忾,宣鬯八风,以俪汉世短箫。”

  由於因袭明制,故在乐器种类和规模上基本一样,主要有编钟、编磬、建鼓、箎、排箫、埙、箫、笛、琴、瑟、笙、祝、敔等,并且不同典礼所用乐器也有很大差别。如中和韶乐涉及演奏乐器十七种,而丹陛大乐涉及乐器十种,但二者所用乐器相同者仅为三种。此外,清宫所用礼仪乐器与明代也有差别。不仅是每种乐器的尺寸和所用件数,最重要的是清乾隆时依古制增加了鎛钟、特磬。总体而言,清宫礼器主要是在清代礼仪发展的基础上,清代帝王继承前朝的前提下,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发展而来的,它既有对传统礼器的继承,也有对传统礼器的改革。并且通过这种改革,清朝形成了严谨的礼器使用制度。

 


合作机构
济南培训中心 安徽司仪管理中心 成都培训中心 草石轩实用书写 佛山培训中心 南宁形象培训中心 宿迁培训中心 南京培训中心 长春培训中心
昆明培训中心 浙江管理中心 徐州培训中心 呼和浩特培训中心 汕头培训中心 岳阳培训中心
友情链接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 专业人才教育工作 师资培训博客 师资培训微博 中国文明网 新华网 凤凰网 素质网
 
版权所有:礼仪专业人才培训网
礼仪培训师资培训,金正昆讲座,李燕杰讲座,素质教育提升培训,形象设计管理训练 北京高端师资金正昆李燕杰
Copyright (c) www.alscm.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京ICP备12023558号-3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编:100801  技术支持:爱建网
电话:86-10-13366923819  传真:  E-mail:zyrc68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