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礼仪专业人才 促进礼仪文明发展
网站
首页
资讯
资讯  | 政策
通知  | 培训
礼仪
商务  | 服务
政务  | 社交
素质
素质  | 能力
技能  | 职业
修养
道德  | 文化
行为  | 形象
形象
品味  | 款式
材质  | 场合
教育
开班  | 感言
交流  | 各地
师资
师资  | 专家
礼仪  | 项目
服务
培训  | 参训
表格  | 报名
咨询
联系  | 关于
免责  | 在线
通知公告: ·实用书写等级考试报名启动 ·礼赢商运 共创未来---全国第二期商务礼仪讲师孵化营(成都站)圆满结业 ·全国礼仪师资班(成都特训班)成功举办! ·全国第96期礼仪师资班北京成功举办! ·全国第95期礼仪师资班北京成功举办! 快速通道:  专家委员证书查询
快速搜索
资讯动态 当前位置:礼仪专业人才培训网 
资讯动态 >>
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培训动态
各地礼仪
 
 

  资讯动态  ■

探访“郧县人”考古方舱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张锐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欣然

  山峦起伏,绿水环绕。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村的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作为一处集古人类、古动物和石制品为一体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这里有着人类演化的无尽奥秘。

  走进约1000平方米的考古方舱,发掘区呈现出不规则的起伏,遍布的红旗和蓝旗标识着这片土地蕴藏的文化密码。

  “在考古探方坑壁旁,距地表0.62米处,一块化石在手铲与毛刷的召唤中露出了一角。是剑齿象股骨头还是人骨?观察判断化石的形状,眼眶、顶骨都比较明显,我心想八九不离十是人类头骨。”回忆起“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被发现时的场景,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陆成秋很兴奋。

  “难以置信!”2022年5月18日,“郧县人”1号头骨化石发现33年后,在相距约33米远的考古发掘地层壁面上,“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在陆成秋的毛刷下渐渐露出真容。

  陆成秋带领考古队员以两厘米为一个水平层面,如做手术般一层一层剥开地层,哪怕一丝微痕也不放过。如此精细的发掘让工作强度和时间增加了数十倍。

  “‘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所在的4平方米区域,我们挖了半年,而且每天都是加班加点。”陆成秋介绍,相较于“郧县人”1号、2号头骨化石,3号头骨化石出土时未发现明显变形,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为实证我国百万年的人类演化史提供了关键节点的重要依据与信息。

  考古方舱内部的陈列架上,一排排用塑料袋装好并附上编码的土壤引人注目。陆成秋告诉记者,这些土壤只是一部分,还有一些则被切割成块,保留了完整结构。“这些土样里面可能有小动物化石,如老鼠的牙齿或者一些小型沉积颗粒,在科学家眼中可都是宝,能做很多研究。”

  这段时间,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迎来了很多前来科普旅行、研学的孩子们。科研人员专门为孩子们采集了易打制的石料,采购了用来钻木取火的简易装置,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石器,体验古人类的生活状态。“考古不能单靠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希望能通过研学的方式激发起孩子们的兴趣。”陆成秋说。

  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所在的秦岭及汉水中上游河谷,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人类演化区域。约100万年前的郧县直立人和大约同期的梅铺直立人、约50万年前的白龙洞直立人、约10万年前的黄龙洞早期现代人等考古遗址都分布在这一地区。陆成秋说:“我相信,这块考古宝地还有很多未被发现的宝藏。”

  “希望能把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做成一处世界级的考古工地。”陆成秋穿着灰色的工作服趴在地上,一边紧盯半露的化石,一边用工具清理着化石表面附着物,被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坚定的神情。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11日 04版)


合作机构
济南培训中心 安徽司仪管理中心 成都培训中心 草石轩实用书写 佛山培训中心 南宁形象培训中心 宿迁培训中心 南京培训中心 长春培训中心
昆明培训中心 浙江管理中心 徐州培训中心 呼和浩特培训中心 汕头培训中心 岳阳培训中心
友情链接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 专业人才教育工作 师资培训博客 师资培训微博 中国文明网 新华网 凤凰网 素质网
 
版权所有:礼仪专业人才培训网
礼仪培训师资培训,金正昆讲座,李燕杰讲座,素质教育提升培训,形象设计管理训练 北京高端师资金正昆李燕杰
Copyright (c) www.alscm.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京ICP备12023558号-3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编:100801  技术支持:爱建网
电话:86-10-13366923819  传真:  E-mail:zyrc68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