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 快速通道: | 专家委员证书查询 |
|
资讯动态 | 当前位置:礼仪专业人才培训网 |
|
浙江宁波发现陈王遗址 出土遗存年代从史前延续至唐宋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中新网宁波12月10日电 (童笑雨)12月10日,记者从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获悉,浙江宁波又发现一处史前文化遗址——陈王遗址。该遗址出土遗存年代跨度大,由早至晚分别为河姆渡文化四期、良渚文化、战国时期、汉六朝、唐宋时期,其中以史前时期遗存为主。
陈王遗址河姆渡文化墓葬随葬陶器。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供图 陈王遗址位于宁波市奉化区,遗址分为南、北两个片区。2023年2月至8月,为配合基本建设,经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联合奉化区文物保护管理所、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对该遗址实施了2500平方米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遗迹现象77处,出土小件标本600余件。
陈王遗址发掘场景航拍照。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供图 根据考古发现,该遗址自上至下可分为6个层位。其中,河姆渡文化四期遗迹现象发现有土台、墓葬、木构窖穴、木构护栏、灰坑、灰沟等。出土陶器主要有釜、鼎、豆、罐、器盖、支脚等,石器有石锛、石犁、砺石等。 良渚文化时期房址为单间或多间地面式建筑,由数段基槽和柱洞组成,平面形状为圆形或近长方形。墓葬形制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东西向,棺具为独木棺,部分墓葬存在棺盖板。随葬品一般置于腿部或脚端,常见陶釜、豆、石钺和石锛,个别墓葬随葬漆觚或小型玉饰品。出土石器种类非常丰富,有犁、刀、钺、镞、锛、斧、耘田器、镰、凿、破土器、纺轮、砺石等,玉器有玉锥和玉珠、玉坠等小型饰品。 战国时期文化层被汉六朝时期人类活动破坏,仅发现少量原始瓷盅、杯和拍印米字纹或方格纹等纹饰的印纹硬陶罐、坛残片。 汉六朝时期遗迹发现有房址、墓葬、灰坑等,遗物主要为陶、瓷器和砖瓦类建筑构件。该阶段还存在一些硬陶,与商周印纹硬陶的区别主要是在纹饰方面,叶脉纹器耳、梳篦纹、水波纹、垂帘纹是这一时期硬陶常见的装饰。 唐宋时期的器物以青瓷为主,有少量白瓷。越窑青瓷器型见有花口盏、荷叶形盏托、碗、韩瓶等。 此前,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在距离陈王遗址3公里范围内曾先后发掘过下王渡、何家、上王、下庙山、双马、竺家和顾家庄等七处史前遗址,此次发掘的陈王遗址是第八处。 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发掘表明,陈王遗址是奉化江流域发现的又一处典型平原低地聚落址,该遗址出土考古材料对于构建区域文化发展脉络和研究聚落变迁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如结合遗址文化层堆积和遗存种类及时代特征来看,陈王遗址是奉化江流域史前时期古人活动的重要聚落点,从河姆渡文化四期到良渚文化阶段,墓葬形制、棺具、随葬品、头向等方面存在一定延续性,体现出河姆渡文化在精神文化方面对宁波地区后续史前文化影响深远。 从陈王遗址聚落变迁过程来看,陈王遗址各时期丰富的聚落要素、“居葬合一”的聚落布局形态及大量生产、生活类遗物的发现,对探索宁波地区史前聚落演变与研究生业经济有重要意义。 此外,汉六朝时期大量生活类遗物和较多砖、瓦类建筑构件的发现,说明陈王遗址在该时期仍是一处古人生活居住的稳定场所,聚落延续使用时间久远。此类遗存的发现为复原宁波地区汉六朝时期社会生活场景提供了新材料。(完) |
合作机构
|
友情链接
|
![]() |
![]() |
版权所有:礼仪专业人才培训网
礼仪培训师资培训,金正昆讲座,李燕杰讲座,素质教育提升培训,形象设计管理训练 北京高端师资金正昆李燕杰
Copyright (c) www.alscm.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京ICP备12023558号-3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编:100801 技术支持:爱建网 电话:86-10-13366923819 传真: E-mail:zyrc686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