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 快速通道: | 专家委员证书查询 |
|
礼仪 | 当前位置:礼仪专业人才培训网 |
|
古代年龄的代称礼仪
来源: 作者:
总角:婴幼儿时代。古人不剃头。他们视毛发为父母精血所成,不能任意丢弃。因此,古时候的儿童不分男女,都把头发扎成抓髻,像两个羊角一样。如今不同了,但还有些小姑娘喜欢扎羊角辫子,又叫“翘翘辫”。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古代年龄的代称礼仪的文章,仅供参考。 古代年龄的代称礼仪 古时候,人们总是以人的头发长短、发式及头发的颜色变化来称代人的年龄,例如: 总角:婴幼儿时代。古人不剃头。他们视毛发为父母精血所成,不能任意丢弃。因此,古时候的儿童不分男女,都把头发扎成抓髻,像两个羊角一样。如今不同了,但还有些小姑娘喜欢扎羊角辫子,又叫“翘翘辫”。 垂髫:少年时代。从婴幼儿到少年时代,人长高了,头发也长长了。把儿童与少年的长发扎成一束下垂的式样,称作“垂髫”。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 岁左右的少年,这时用发带把头发束扎起来。 及笄:又称“待年”。指女孩长到15 岁时,可以待嫁了。这时女子一般把头发用簪子盘于头顶。(笄:即簪子)。 弱冠:20 岁左右的男子,古代20 岁的男子要行“冠礼”。自此之后外出要戴帽子或系头巾。因为才行冠礼,表示刚刚成年,但还不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即而立之年,指30 岁,此说出自《论语·为政》中的“三十而立”。指人到了30 岁时应立身处世了。 不惑:即不惑之年,指40 岁。此说应见于《论语-为政》中的“四十不惑”。指人到了40 岁时各方面都有经验,性格稳定,办事精明能干,不易受外界的干扰了。 半百:即50 岁,百岁的一半。又称“知命之年”。因活到50 岁的人命运大致定局了,该认命知命了。 花甲:60 年为一甲子,且人到60 岁时头发也变得花白了。故称60 岁的老人为花甲老人。 古稀:即70 岁。取自杜甫《曲江》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古代那种劳动生活环境条件下有人活到70 岁或以上者,实属少见。 耄耋:即指80,90 岁。《说文》里载有:“年八十曰耄”。“年九十曰耋”。 期颐:指一百岁。“期”指一个完整的时间单位。“颐”即颐养天年的意思。 皓首:指头上的头发全白了。用其特征来泛指“老年人”群体。 黄发:乏指高寿老人。有特别寿长的老人,白发有返黄复青的现象。 陶渊明在《桃花渊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的词句,词中的“黄发”、“垂髫”分别是指老人与小孩子。 |
合作机构
|
友情链接
|
![]() |
![]() |
版权所有:礼仪专业人才培训网
礼仪培训师资培训,金正昆讲座,李燕杰讲座,素质教育提升培训,形象设计管理训练 北京高端师资金正昆李燕杰
Copyright (c) www.alscm.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京ICP备12023558号-3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编:100801 技术支持:爱建网 电话:86-10-13366923819 传真: E-mail:zyrc6868@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