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 快速通道: | 专家委员证书查询 |
|
礼仪 | 当前位置:礼仪专业人才培训网 |
|
涉外赠送及接受礼品的礼仪有哪些
来源: 作者:
介绍: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带了不少礼物赠送给中国国家领导人。涉外赠送及接受礼品的礼仪有哪些呢?
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带了不少礼物赠送给中国国家领导人。涉外赠送及接受礼品的礼仪有哪些呢? 在涉外交往中,交往双方往往会遇上对方以礼相赠的情况。在许多场合,“礼尚往来”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涉外交往中,赠送给外国友人的礼品,意在表达我方对对方的尊敬友好之意。而要争取到这一点,就不能不遵守有关赠送礼品的礼仪规范。 一般而言,赠送礼品的礼仪主要包含礼品的挑选、馈赠的方法、礼品的接受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礼品的挑选。 在馈赠行为当中,主角自然非礼品莫属。倘若挑选礼品时不讲章法,敷衍了事,要想使馈赠取得成功肯定就是空谈。挑选赠送给外国友人的礼品时,一般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恪守四项基本原则。 其一,要突出礼品的纪念性。在涉外交往中,送礼依然要讲究“礼轻情义重”。有时,“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往往更受对方的欢迎。因为在许多国家里,都不时兴赠送过于贵重的礼品。反之,则很可能会让受礼者产生受贿之感。 其二,要体现礼品的民族性。有人曾说:“最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往往就是最好的。”向外宾赠送礼品,其实也是一样。中国人司空见惯的风筝、二胡、笛子、剪纸、筷子、图章、书画、茶叶,一旦到了外国人手里,往往便会备受青睐,身价倍增。 其三,要明确礼品的针对性。送礼的针对性,是指挑选礼品应当因人、因事而异。因人而异,指的是选择礼品时,务必要充分了解受礼人的性格、爱好、修养与品位,尽量使礼品受到受礼人的欢迎。因事而异,则指的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向受礼人所赠送的礼品应当有所不同。比方说,在国务活动中,宜向国宾赠送鲜花、艺术品。出席家宴时,宜向女主人赠送鲜花、土特产和工艺品,或是向主人的孩子赠送送糖果、玩具。探视病人时,则宜向对方赠送鲜花、水果、书刊、CD,等等。 其四,要重视礼品的差异性。向外国人赠送礼品,是绝对不能有悖对方的风俗习惯的,因此务必要将此视为送礼之时的头等大事,此即涉外礼品的差异性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通过对受礼人所在国风俗习惯的了解,在挑选礼品时,主动回避对方有可能存在的下述六个方面的禁忌。一是与礼品品种有关的禁忌,二是礼品色彩有关的禁忌,三是与礼品图案有关的禁忌,四是与礼品形状有关的禁忌,五是与礼品数目有关的禁忌,六是与礼品包装有关的禁忌。这六个方面的禁忌,有时亦称“择礼六忌”。 为外国友人挑选礼品时,除了应当严守以上四项基本原则之外,还应当了解,下列八类物品一般不宜被选作送给外国人的礼品。 第一类,是一定数额的现金、有价证券。不少国家规定,在交往中拒收现金与有价证券,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这么作的人,难免有行贿之嫌。 第二类,是天然珠宝与贵金属首饰。究其大原因,与前者大体相似。 第三类,是药品与营养品。在国外,身体健康状况乃属“不可告人”的个人稳私。因此将药品与营养品赠送给外国人,通常都是不受对方欢迎的。 第四类,是广告性、宣传性物品。将带有广告词、宣传用语或明显的公司标志的物品送给外国人,往往会适得其反,被对方误解为是在利用对方,或是借机进行宣传。 第五类,是易于引起异性误会的物品。向关系普通的异性送礼时,千万不要弄巧成拙,误送示爱的物品或对对方不恭的物品。 第六类,是为受礼人所忌讳的物品。在送礼时,若礼品有违受礼人的宗教禁忌、民族禁忌或个人禁忌,也会功亏一篑。 第七类,是涉及国家机密或商业秘密的物品。若将此类物品随意赠予外国人,不管自己有意还是无意,都有损于国家利益,而且还有可能触犯法律。 第八类,是不道德的物品。将不道德的物品送给别人,不但坑人,而且害已,因而是绝对应当禁止的。 以上八类不宜送给外国人的物品,亦可称之为"涉外交往八不送"。 其次,是馈赠的方法。 向外籍人士赠送礼品,不仅要重视具体品种的选择,而且一定要注意赠送礼品时的方式方法。根据礼仪惯例,注意涉外交往中馈赠的方法,具体是指礼品的包装、送礼的时机、送礼的途径等三个方面,必须表现得中规中矩,不乱章法。 第一,是要重视礼品的包装。以前,中国人送礼是只重货色,不重包装的。不管多么高档的礼品,大都“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或者顶多用报纸一包,硬纸盒一装了事。这种作法,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 在国际交往中,礼品的包装是礼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被视为礼品的外衣,送礼时不可或缺。否则,就会被视为随意应付受礼人,甚至还会导致礼品自身因此而“贬值”。 有鉴于此,送给外国友人的礼品,一定要在事先进行精心包装。对包装时所用一切材料,都要尽量择优而用。与此同时,送给外国人的礼品的外包装,在其色彩、图案、形状乃至缎带结法等方面,都要与尊重受礼人的风俗习惯联系在一起考虑。 第二,是要把握送礼的时机。在涉外交往中,由于宾主双方关系不同,具体所处的时间、地点以及送礼的目的不同,送礼的具体时机自然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千篇一律。 依照国际惯例,把握送礼的最佳时机,最重要的,是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会见或会谈时,如果准备向主人赠送礼品,一般应当选择在起身告辞之时。向交往对象道喜、道贺时,如拟向对方赠送礼品,通常应当在双方见面之初相赠。出席宴会时向主人赠送礼品,可在起身辞行时进行,也可选择餐后吃水果之时。观看文艺演出时,可酌情为主要演员预备一些礼品,并且在演出结束后登台祝贺时当面赠送。游览观光时,如果参观单位向自己赠送了礼品,最好在当时向对方适当地回赠一些礼品。为专门的接待人员、工作人员准备的礼品,一般应当在抵达当地后尽早赠送给对方。作为东道主接待外国来宾时,如欲赠送一些礼品,可在来宾向自己赠送礼品之后进行回赠。也可以在外宾临行的前一天,在前往其下榻之处进行探访时相赠。 第三,是要区分送礼的途径。 送礼的途径,此处是指如何将礼品送交受礼人。在涉外交往中,送礼的途径,主要被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当面亲自赠送,另一种则是委托他人转送。这两种送礼的途径往往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有时,它们各自往往还有某些特殊的要求。 在一般情况下,送给外国友人的礼品,大都可以由送人亲自当面交给受礼人。有些时候,例如向外国友人赠送贺礼、喜礼,或者向重要的外籍人士赠送礼品,亦可专程派遣礼宾人员前往转交,或者通过外交渠道转送。如果有必要,礼品可以被提前送达受礼人的手中。通常,送给外国人礼品时,尤其是委托他人转送给外国人礼品时,应附上一枚送礼人的名片。它既可以放在礼品盒之内,也可以放在一枚写有受礼人姓名的信封里,然后再设法将这枚信封固定在礼品的外包装之上。有可能的话,尽量不要采用邮寄的途径向外国人赠送礼品。 最后,是礼品的接受。 在涉外交往中接受外国友人赠送的礼品,大致上有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 第一,要欣然接受。当外国友人向自己赠送礼品时,一般应当大大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下来。没有必要跟对方推来推去,过分地进行客套。在接受受赠的礼品时,应当起身站立,面含笑容,以双手接过礼品,然后与双方握手,并且郑重其事地为此而向对方道谢。在接受礼品时,面无任何表情,用左手去接礼品,接受礼品后不向送礼人致以谢意,都是非常失礼的表现。 第二,要启封赞赏。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许多西方国家里,受礼在接受礼品时,通常大都习惯于当着送礼人的面,立即拆启礼品的包装,然后认真地对礼品进行欣赏,并且对礼品适当地赞赏几句。这种中国人以前难于接受的作法,已经逐渐演化为受礼在接受礼品时必须讲究的一种礼貌。在许多国家里,接受礼品之后若不当场启封,或是暂且将礼品放在一旁,都会被视为失礼之至。在涉外交往中接受礼品时,对此务必要予以注意。 第三,要拒绝有方。一般而言,外国人赠送的以下五类物品不宜接受。一是违法、违禁物品,二是有辱我方国格人格的物品,三是可能使双方产生误会的物品,四是价格过分昂贵的物品,五是一定数额的现金、有价证券。如果不能接受外方赠送的礼品,应当即向对方说明原因,并且将礼品当场退还。可能的话,最好不要在外人面前这么作。若对方并无恶意,在退还或拒绝礼品时,还须对对方表示感谢。 第四,要事后再谢。接受外方人员赠送的礼品后,尤其接受了对方所赠送的较为贵重的礼品后,最好在一周之内写信或打电话给送礼人,向对方正式致谢。若礼品是由他人代为转交的,则上述作法更是必不可缺的。以后有机会再与送礼人相见时,不妨在适当之时,再次当面向对方表示一下自己的谢意。或者是告诉对方,他送给自己的礼品,自己不仅十分喜欢,而且经常地使用。这种令对方感到他的礼品"物有所值"、备受重视的做法,会令对方极其开心。
|
合作机构
|
友情链接
|
![]() |
![]() |
版权所有:礼仪专业人才培训网
礼仪培训师资培训,金正昆讲座,李燕杰讲座,素质教育提升培训,形象设计管理训练 北京高端师资金正昆李燕杰
Copyright (c) www.alscm.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京ICP备12023558号-3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编:100801 技术支持:爱建网 电话:86-10-13366923819 传真: E-mail:zyrc6868@163.com |